生活在韓國,把自家的外國料理做成韓國版並不難,但道地烹飪食材之類的取得就比較難。 首爾的開銷遠高於馬來西亞,為了省錢,我不得不學習如何做飯。 我小時候來到這裡時,對烹飪根本一無所知,但熟能生巧,多年練習後,似乎已經成為業餘廚師等級了~哈。 所以我想分享我在韓國製作馬來西亞料理的個人經歷,從我對雞肉文化的衝擊開始。

介紹
我在韓國買雞的經歷是在我收到家人送來的馬來西亞調味包後開始的。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包裹送達等待,我想做完美的正宗馬來西亞雞肉菜餚。 然而,我卻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韓國竟然有很多雞肉選擇。
種類繁多
所以,我開始想——在韓國應該買什麼樣的雞? 加工過的? 市場上的新鮮生肉? 在馬來西亞時,我曾經在網上購買清真雞肉。 它裝在一個小真空包裡,也被去骨了,也不用想太多就可以直接開始料理。 但在韓國這裡過是雞肉有超多種選擇,例如全雞、雞塊、無骨、帶骨、調味、醃漬、熏制和純新鮮雞胸肉。該選什麼才合適呢?
我選擇了一整隻未調味的帶骨雞肉,因為它最便宜,所以它已經被事先切成小塊了。

個人經驗談
老實說,我第一次在韓國買雞肉的經歷並不好。 雞肉雖然被剁成小塊,但還是沒有我以前買的那麼乾淨。 在我料理他之前,我需要多次清洗雞肉。 老實說,一開始我覺得很麻煩,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雖然這隻雞很小,但它仍然是一整隻雞。 有兩個翅膀,兩隻雞腿,完整雞胸,等等。 此外,由於是小隻的雞,烹飪時間相對的就也很短。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我以前買的清真雞真的方便太多了。 我只是把它切成小塊,然後直接就可以開始料理了。 由於沒有骨頭,我不必擔心清洗雞肉是否有洗乾淨。 然而,在韓國我發現清洗雞肉既有趣又有點療癒?。 另外,雞骨頭熬久了後會使我的湯更加美味可口。 在我個人看來,與只吃我習慣的標準無骨雞肉相比,吃帶骨雞肉實際上似乎更有風味一些。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不怎麼在家做飯的人,我個人建議從超市買已經加工醃漬調味過的。 來自傳統市場的新鮮食品通常必須在短期內盡快食用,沒有加工調味過的雞肉保鮮期不到比較短,不到一周。
結論
總之,不管哪一種雞肉,最終還是都歸結為個人喜好。 每種雞肉都具有獨特的質地和風味,但最大的樂趣是烹飪和吃自己親手煮的飯菜。 不要害怕嘗試韓國的許多雞肉選擇,多多嘗試,然後決定最適合自己的。這也算是一種飲食新文化體驗囉。
如果你是因為愛吃雞才看這篇文章的>>Click Here<< 閱讀所有關於韓國炸雞文化的內容。